今天是:2021年10月9日 星期六 农历 二零二一年 九月初四日

当前访问量:

当前位置:主页 > 工作动态 > 信息动态 >

青岛工会构建“数智帮扶”闭环 托起 困难职工“稳稳的幸福”

如何让帮扶更精准、更及时、更温暖?青岛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在青岛市总工会权益保障部的指导支持下,创新打造“数据联查-智能筛查-双轨核验-闭环施策”四位一体帮扶体系,运用数字化手段打通堵点,构建起困难职工全周期、差异化精准帮扶闭环,实现了服务效能与职工满意度的双提升。
痛点变起点:精准识别是帮扶关键
过去,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常面临几大难题:职工突发大病或意外时,传统流程响应慢,难解燃眉之急;不少职工对帮扶政策不了解,错过申请机会;单一核查方式易存盲区,影响帮扶公平精准。为解决这些问题,中心决心向数据要效率、向创新要温度。
数智赋能,让帮扶更主动、更精准
1.数据联查,预警前置“抢时间”。中心主动打破部门壁垒,与民政部门建立低收入在职职工协同排查机制,精准锁定潜在困难群体;同时与职工互助保障系统联动,实时监测职工医疗支出,一旦自付费用超过预警线,自动触发帮扶程序,变“被动申请”为“主动发现”,让救助跑在困难前面。
2.智能筛查,政策找人“零距离”。针对政策知晓盲区,中心自主研发“困难职工简e测”小程序,职工只需在线填写7项基础信息,系统即可智能评估其困难程度、匹配适用政策。小程序上线以来,已有5000余名职工完成自测,其中58人据此主动提交建档申请,真正让政策阳光照亮“最后一公里”。
3.双轨核验,精准识别“有温度”。为确保识别精准,中心实行“线上数据跑腿+线下温情走访”双轨协同机制。困难职工联系人深入职工家庭逐户走访,面对面了解实情;同步依托青岛社会救助一件事数据平台,将摸排信息与民政、人社等12个部门的房产、车辆等17类数据进行交叉验证,根据核验结果对职工精准实施三类管理:深度困难、相对困难、意外致困,为后续分类施策筑牢根基。
4.闭环施策,立体援助“暖人心”。中心构建“摸排-施策-跟踪”全周期闭环管理。根据职工困难类型和需求,高效落实差异化帮扶措施:生活困难者及时发放救助金;大病职工快速报销医疗费;困难学子不仅获得助学金,还能通过工会协调获得勤工俭学岗位与社会实践机会,形成“资金援助+实践赋能”的立体助学链。
成效显著,职工获得感满满
以数字化为核心的精准帮扶闭环体系成效显著。据统计,去年以来,中心累计为192名困难职工发放生活救助金213.94万元;为23名大病患者报销医疗费23.27万元;发放金秋助学金65.08万元,惠及139名职工子女,并成功为11名学子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困难职工帮扶满意度达到100%,真正以“数智之眼”洞察职工冷暖,用精准服务托起了职工群众“稳稳的幸福”。
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创新实践的核心在于:用数据共享打通壁垒,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用双轨核验保障公平,让帮扶既精准又有温度;用闭环管理提升效能,确保每一份关爱都落到实处。中心将继续深化数智赋能,织密扎牢困难职工帮扶保障网,当好职工信赖的“娘家人”。
青岛工会构建“数智帮扶”闭环 托起 困难职工“稳稳的幸福”
如何让帮扶更精准、更及时、更温暖?青岛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在青岛市总工会权益保障部的指导支持下,创新打造“数据联查-智能筛查-双轨核验-闭环施策”四位一体帮扶体系,运用数字化手段打通堵点,构建起困难职工全周期、差异化精准帮扶闭环,实现了服务效能与职工满意度的双提升。
痛点变起点:精准识别是帮扶关键
过去,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常面临几大难题:职工突发大病或意外时,传统流程响应慢,难解燃眉之急;不少职工对帮扶政策不了解,错过申请机会;单一核查方式易存盲区,影响帮扶公平精准。为解决这些问题,中心决心向数据要效率、向创新要温度。
数智赋能,让帮扶更主动、更精准
1.数据联查,预警前置“抢时间”。中心主动打破部门壁垒,与民政部门建立低收入在职职工协同排查机制,精准锁定潜在困难群体;同时与职工互助保障系统联动,实时监测职工医疗支出,一旦自付费用超过预警线,自动触发帮扶程序,变“被动申请”为“主动发现”,让救助跑在困难前面。
2.智能筛查,政策找人“零距离”。针对政策知晓盲区,中心自主研发“困难职工简e测”小程序,职工只需在线填写7项基础信息,系统即可智能评估其困难程度、匹配适用政策。小程序上线以来,已有5000余名职工完成自测,其中58人据此主动提交建档申请,真正让政策阳光照亮“最后一公里”。
3.双轨核验,精准识别“有温度”。为确保识别精准,中心实行“线上数据跑腿+线下温情走访”双轨协同机制。困难职工联系人深入职工家庭逐户走访,面对面了解实情;同步依托青岛社会救助一件事数据平台,将摸排信息与民政、人社等12个部门的房产、车辆等17类数据进行交叉验证,根据核验结果对职工精准实施三类管理:深度困难、相对困难、意外致困,为后续分类施策筑牢根基。
4.闭环施策,立体援助“暖人心”。中心构建“摸排-施策-跟踪”全周期闭环管理。根据职工困难类型和需求,高效落实差异化帮扶措施:生活困难者及时发放救助金;大病职工快速报销医疗费;困难学子不仅获得助学金,还能通过工会协调获得勤工俭学岗位与社会实践机会,形成“资金援助+实践赋能”的立体助学链。
成效显著,职工获得感满满
以数字化为核心的精准帮扶闭环体系成效显著。据统计,去年以来,中心累计为192名困难职工发放生活救助金213.94万元;为23名大病患者报销医疗费23.27万元;发放金秋助学金65.08万元,惠及139名职工子女,并成功为11名学子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困难职工帮扶满意度达到100%,真正以“数智之眼”洞察职工冷暖,用精准服务托起了职工群众“稳稳的幸福”。
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创新实践的核心在于:用数据共享打通壁垒,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用双轨核验保障公平,让帮扶既精准又有温度;用闭环管理提升效能,确保每一份关爱都落到实处。中心将继续深化数智赋能,织密扎牢困难职工帮扶保障网,当好职工信赖的“娘家人”。